关于我们的选课走班,你一定要知道的这几点

本文节选自 「 明诚中学国内方向课程手册 」

更多教学及课程介绍 敬请期待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未来的问题解决者
课程旨在培养孩子看待世界不同的视角

活动旨在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01

选课走班的课程设置

 

学校课程由9个学习领域构成,分别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商学与经济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学科,每一个学科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开设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技术、研学、综合实践等课程。

 

 

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按照“学年—学期—学段”的方式划分。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划分为三个学习时段,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每一个大学段为9周,小学段为2周,学期结构为大学段/小学段/大学段,设置时间分别为:第一大学段为开学第1周到第9周,小学段为第10周到第11周,第二大学段为第12周到第20周。设置小学段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用于援助、兴趣提升,以及进行研学课程。

 

 

 

02

选课走班的课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

1.各学科授课均在相应的学科教室,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走班上课

 

2. 各个学科教室在没有课的时候,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自习室,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自习教室。自习教室的学科老师是本教室学生行为的管理者、评价者和引领者。

 

3. 学校在教学楼公共区域设立讨论区,供学生在自习或休息时间讨论问题时使用。为保证讨论效率,讨论小组人数均设定以3-4人为准。特殊需要,需经导师同意,并获得自习管理老师的批准。

 

4.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综合课程的拓展学习,学校在两个大学段之间设置小学段,小学段为期两周。小学段中的其中一周,用于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规划,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基础较弱和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学校在小学段开设一些辅导性的援助课程。小学段的另外一周,在校外进行研学课程的学习。

 

 

 

选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课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

 

2.学会规划。学生入校后,由课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完成选课,参考选课指导教师的建议,形成适合自己的初中课程学习计划。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设置不同层级、不同种类的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而学生的不同需求主要源于各自的基础水平、习惯、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规划,因此,选课应综合考虑自己自主的学习意识、能力水平和学习程度,更要关注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数学、物理设置了分层,每个层级适合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存在好坏之分,选课前一定要清楚每个层级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高级别的。这些课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一旦发现不适合而改选,可能会出现一些课程的重复或缺漏,因此,选课前一定要慎重。
 
 

4.适度选择。珍惜课程资源,选课一定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真实需求,保证自主安排和休息的时间,珍重选择,避免出现选课过多加重课业负担或过少造成课程缺漏给自己带来的学业风险。

 

5.学会妥协。选课前排列自己的选课意愿,理性对待选课结果。最喜欢的没选上还有第二喜欢的,这次选不上还有下一次,任何一门课程都会给你营养。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如意的结果。

 

6.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选课程与自己的意愿或实际情况不相符,应及时与教学班主任沟通,在每个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提交变更申请,获得批准方可进行改选。

 

7.为对同学们的学业规划、心理疏导等提供尽可能多的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学校为每位同学安排了导师。如果对选课、学校生活和活动不清楚可以向导师咨询。

 

8.家长不仅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最熟悉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预估,同学们选课时一定要多与家长沟通与商量。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一些问题暂时达不成共识,可以留待以后商量。

 

课堂教与学

个性化的课程模块的设计与选择并不能满足同学们所有的差异需求,课程设计最终要落实到一节一节的课上,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仍然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主张:

 

1.调整教学关系,建设新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要增加说与做,减少讲与听。

 

2.学科教学要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成就感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学科教学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4.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下得到解决。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问题能力的发展

 

6.新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并学会规划自我的发展

 

 

03

课程评价与诊断

 

1.学生的学业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科目为:4: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艺术、游学为:5:5;技术为:6:4。

 

2.不同的学科或学习内容的评价方案是不同的,学生要认真读懂这些评价要求,并学会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3.过程性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科学地学习,以免造成间断性的缺失。过程性评价成绩将直接计入学段评价成绩。

 

4.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课堂纪律与课堂表现、作业、互助、倾听、自主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5.终结性评价的时间是每学期的第9周和第20周。终结性评价包括各种形式的练习或测验,也包括小论文、研究报告、演出汇报、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等个性化的作品成果

 

6.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分析与诊断机制,诊断出问题与考出好成绩同样重要,理想的学习是及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结果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大程度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7. 每个学段的过程性评价成绩与终结性评价成绩之和为学段成绩。两个学段的平均成绩为学期成绩。两个学期评价成绩的平均值为学年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