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明诚双语国际高中 | 培养眼里有光的孩子,走适合自己的申请之路

 

 
 
 
 

明诚所有的设计,都是以终为始的。终点是什么呢?就是让孩子‘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学校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家长总问同一个问题,能不能保证孩子申请到Top 30的大学?我也总回答同一句话,我的目标是孩子能被真正适合的大学录取。排名似乎越高越好,但排名不是最终的目标。

 

 

 
 
 
 

申请过程中,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否则,老师的精力就得花在疏导孩子的心理上,反而会浪费时间。家长信任专业的人,跟老师通力配合,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效果才会好。

 

 

——义飞老师

明诚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

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商学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及MIT全球工商管理硕士

学生遍布海外顶尖院校

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升学经验

曾任北大附中高中部学生成长与实践中心主任

曾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及全球未来领袖基金会导师

 

目前7、8、9年级在读学生

如有意申请就读明诚国际高中

欢迎与义飞老师进一步沟通

 

 

扫码添加招生助手微信

(双语国际方向)

 

以下为义飞老师专访记录。

 

 

01

关于出国申请

一些真实的数据和趋势

 

最近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的家长咨询,大家都很焦虑。疫情使得国内外的不确定性都大大提升,加上今年北京、上海的AP和IB大考取消,大家都在问:现在到底出不出得去?怎么能出得去?

 

我们先看一些真实的数据和趋势。

 

首先,最近几年,国际学生申请留学美国高校的人数,每年增长20%,申请英国的中国学生人数更是每年涨5,000人。

 

申请英国本科的中国留学生,2021年比2020年上涨15%,2020年比2019年上涨24%

数据来源:UCAS

 

不但如此,哈佛、耶鲁这些顶尖名校收到的申请数也在增长,美国最著名的文理学院之一Amherst阿默斯特官方数据显示:“国际学生(非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申请总数达到创纪录的5,500多份,比往年增加13%。”

 

这是我们关注到的第一个重要现象:国际教育的需求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申请人数持续增加,海外名校的含金量也受到更多重视。

 

在它背后,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 “Test Optional”,由于疫情,很多学校不再要求必须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变为可选项。这使得没有参加标准化考试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本着“搏一把”的心态,凭在校GPA一样去尝试申请名校。

 

(2) 在不确定哪个国家更适合自己的情况下,极高比例的学生选择英美双申。这个趋势,其实疫情之前就出现了。

 

(3) 前一年申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很多会选择第二年重新申请,跟学弟学妹们一起卷。加上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困难,重申的人数越来越多。

 

问题是,顶尖学校的录取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化。像杜克往年录取的中国学生都在30人上下,八大藤校一般一共300人左右,哈佛基本是个位数。

 

综合来看,申请人数增加,顶尖大学录取人数基本持平,就一定会导致名校录取率的下降,难度不断上升。

 

大家知道,海外申请基本上从高三一开学就开始了,英国的申请10月截止,美国的早申11月截止。也就是说,大部分准备工作要在高二暑假结束。

 

那么,这样的申请难度,是不是代表,高二的压力会极大呢?

 

我们以前的经验是,公立学校国际部通常把主要压力放在高二。

 

首先,初三需要备战中考,很可能没有足够时间提升英语,因此高一的时间主要用于提高英语和保证GPA。这就意味着,标准化考试、个人背景提升、甚至学科竞赛,这些最有挑战的内容,确实都只能堆在高二。

 

 

这是我们关注到的第二个重要现象:大量以出国为目标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充分的准备。

 

当然,也有家长觉得,高二苦一年没什么,只要能申请到心仪的学校,也值得。

 

问题是,在所有时间都被上课、考试、各种活动塞满的情况下,孩子们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自己内心的兴趣和优势在哪里、应该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什么样的大学才真正适合自己。

 

很多人会把这些选择权交给机构和家长,研究一下近年来拿到顶尖offer的学生,他们考了哪些标准化考试,达到多少分,甚至他们参加了哪些活动……然后一项一项去模仿。

 

这就导致了我们关注到的第三个重要现象:申请背景的区分度在减少,换句话说,看上去每个学生的背景越来越趋于相似。

 

近几年,这些现象比较突出和普遍。但我认为,这对学生的申请、乃至长远发展,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02

什么样的申请

最能打动招生官

 

为什么说这些常见做法可能存在隐患?

 

我们可以先说说,什么样的申请,最有可能打动招生官。

 

哈佛招办主任分享过,他们怎样看待学生的文书,什么样的个人陈述会让他们眼前一亮。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优等生”,也不是很宏大的事情,而是那些打动内心的small moment。你为什么选择做一件事,哪些细节让你真正有成长,这些细小的、非常个性化的闪光点,才能真正刺激和打动招生官。

 

这些所谓的“small moment”,从哪里来?

 

唯一的来源,是学生本人的内心。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一件事,全情投入地付出了努力,才可能真情流露,讲出别人讲不出来的细节。如果说申请真的有什么“捷径”,在我看来,找到这样的moment、这样的细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发起一个社团,也许是一个大家都不了解的领域,也许是很多人知道的。名字不重要,哪怕雷同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自己发起它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对它感兴趣,具体做了什么,有什么改变……这些东西是能够吸引招生官的。

 

而这些东西,第一很难靠短时间速成,没有足够的投入,就发掘不出那么多细节。第二很难靠模仿,前人干一件事成功了,自己就跟着干,这是一个外部动机,难以激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不少靠速成和模仿成功申请的案例,这也是这股风愈演愈烈的原因。但我还是想再一次强调明诚人都已经很熟悉的那句话: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靠速成和模仿,出去了,但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能否走得远,值得各位家长思考。

 

当然,很多家长会问:高中就那点儿时间,十几岁的孩子兴趣爱好又经常变,或者之前也没培养出什么小众的独特爱好。就算我不想让孩子去模仿,就算我希望帮孩子找到独特性,怎么做到啊?

 

 

从我过去指导学生申请出国,包括高中、大学、研究生、MBA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找到真正专业的老师,来陪伴和引导孩子。这里的专业,不仅限于指导升学的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真正关心孩子,愿意付出时间引导每一个孩子实现自己独特的目标。

 

第二,把学习和考试的战线拉长,让孩子有时间思考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学科,有更大的灵活性自己决定学习的进度和难度,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第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找到真正有兴趣、真正适合的活动,沉下心深度参与,释放最大的潜力和能量,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具体要找到什么样的老师,中学这几年的时间怎么安排,我们更详细地一条一条讨论。

 

 

03

真正专业的老师

会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

 

首先说老师。

 

从我自己以往指导学生的感受,能在一个孩子个人身上花的时间越多,往往Ta最终的申请结果就越满意。

 

比如,我曾经从一个学生初三时就参与Ta的实践活动规划,了解Ta的兴趣,看着他Ta从零组建社团,见证Ta的GPA从低到高,也了解Ta经历的困惑,和同学意见不合产生的矛盾,支持了他一步一步的成长。申请过程中,通过我们对Ta长达4年的陪伴,Ta选择学校、专业、推荐信和个人陈述都非常顺畅,最终拿到了藤校的录取。

 

让我非常开心的是,我身边不是一个两个老师,而是几乎所有的明诚教师,都一样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个体。

 

义飞和其他老师一起陪伴孩子们出游

 

比如前两天,我和所有导师一起开会,整整一个小时,一共就讨论了三个孩子的情况:

 

一个孩子,任课老师观察到Ta有艺术天赋,建议未来申请海外艺术类院校。但学校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并不完全匹配。我们专门找到更适合的机构,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可以说是为Ta个人单独请了老师

 

另一个孩子,以前没有接触过竞赛,以为自己不行。我们发现Ta的数学特长后,安排了专门的竞赛辅导,还推荐了信息竞赛教练。Ta建立信心之后,带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现在正为了去美本学数学而努力,我们会定期讨论他的状态和需求。

 

还有一个孩子,导师发现Ta近期状态波动比较大,后来发现是家长的焦虑影响了孩子,就及时请心理老师介入,跟家长和孩子分别沟通,并给所有老师一些相应的指导。

 

这样的讨论,差不多每一周都会有。

 

 

严格来说,这已经超出一个老师的基本职责。确实也有不少学校认为,不必如此。

 

举个例子,我们一位非常优秀的8年级学生,高尔夫球全国冠军,需要大量时间去训练和比赛。在以前的学校,Ta由于经常缺课去训练,导致即便实际学业水平相当出色,还是会被大量扣分。

 

明诚的老师则认为,孩子足够优秀,而且非常勤奋,学校和老师应该成为Ta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因此,老师们和Ta共同讨论选课安排,制定最合适的日程表,保证训练比赛的同时,提升学术水平,帮助Ta更好地发挥潜力。

 

今年3月,这位同学成功被全美最顶尖的高中之一Lawrenceville School录取。这让我们确信,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说实话,明诚现在的师资,超过40%毕业于清北,100%毕业于海内外名校,75%以上拥有硕士或更高学历,在各大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集中了一批顶尖的竞赛教练……

 

依靠这样强劲的师资力量和口碑,在还没有毕业生的情况下,明诚就已经和顶尖的海外大学招生办公室之间建立联系,并已经获得了许多招生官的关注。

 

同时,我们以非常快的速度,在5月拿到了AP的官方授权,9月就将正式开设AP课程。

 

可以说,在师资的方面,我们绝对有底气。

 

常规来说,这样一批老师,只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对家长和学生有相当大的意义。但我看到的是,在繁重的学科教学之外,他们更在意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还能找到哪些资源,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自己就有顶尖海外院校的留学经验,比如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范德堡大学、多伦多大学、京都大学等,他们不但对辅导学生申请经验丰富,更有翔实、深刻的个人经验和感受,切身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诚恳地和学生一起,探索最适合的道路。

 

身为这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非常自豪,也对每一位同学的申请之路,充满了信心。

 

 

04

把学习战线拉长

让孩子自己为学习做主

 

那么,这样的教师团队,会和同学们一起度过怎样的中学生活呢?我们先说学业的部分

 

对打算出国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是最基础的申请资料。无论是标准化考试,校内学科学习,还是竞赛,凡是能够明确量化的成绩,确实都会让申请资料更加丰富、更有说服力。

 

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北京上海的AP和IB考试取消,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几乎崩溃。很多孩子只有高二一年可以实打实地做申请的事情,完全是以AP为中心来准备的。

 

但在我看来,这个变化,原本可以不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首先,目前这个变化只针对今年,也不是只有特定的几个学生考不了,而是所有备考AP和IB的学生都受到同样的影响。

 

并且,这一次你不能在北京上海考,不代表你没有上过课。也就是说,学习这门课的过程性记录,也非常有价值。

 

7年级学生自己做了学习的过程性记录,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美本都不会只看一个体系,标准化考试也许是optional,但校内的成绩单、GPA,却永远是必选项。

 

所以,我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组合方式,并且让招生官清晰地看到,你出于怎样的思考,选择了哪些课程,从中有什么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把赌注押在某一个体系上。

 

如果只花一年集中刷分,确实不太可能有这样深度的思考,也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忽略这一点,但这却常常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此,我的建议是,把计划拉长,提前做准备,甚至从初中,就开始做规划。

 

明诚的学生,从6年级就习惯了用OKR设定学科学习、个人成长和社区参与的目标,高中第一年就可以选修AP课程,A-Level也会灵活开设。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滚动开课,亦即每一门课程在每一个学年都会开放,学生选课不会受到年级的限制。

 

学生与导师共同讨论后制定的OKR

 

这样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度,大大拉长了学生深入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时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挑战适合的难度和深度,并逐渐发掘内心的兴趣和动力所在,从而确定未来进一步深造的目标领域,一步一步,从容地为申请做好准备。

 

同时,充裕的学习时间,意味着真正的学习和思考,而不是以刷分为目标的应试技巧。这也会帮助老师和学生,留下更充分和翔实的过程性记录,成为重要的申请材料。

 

除了标准化考试和校内学习,如果学有余力,学业的部分还可以考虑学科竞赛。明诚有一支极为专业的竞赛辅导团队,特别是数学学科,好几位老师长期为国内外考试命题、担任AMC等竞赛教练、或在知名学校和机构担任竞赛教练。

 

我们的竞赛教练特别提及,初中是建立科学思维方、培养良好自学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竞赛绝对不只是高中备战申请的工具,更是老师们从初中就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方式之一。

 

 

05

找到独特性

发挥自己的长板

 

当然,各种容易量化的考试和竞赛成绩,只是申请材料的一部分。

 

想要进一步展现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闪光点,通常要靠难以量化的部分,也就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提升背景。

 

大部分高校,都会要求申请者填写十项在中学期间参与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也都会把十项全部填满。

 

怎么填?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等申请的时候才去想怎么填,高二开始想都太晚了。第二,不要为了申请而功利性地找活动参加,更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背景提升的部分一旦标准化,就没有了灵魂。

 

这里,关键不在于跟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而在于找到独特性,发挥自己的长板。

 

比如,有一些孩子不是没有兴趣爱好,但因为非常小众,没什么人知道,就担心对申请没什么帮助。

 

但恰恰相反,就申请而言,越是跟别人不一样,才越有可能吸引招生官的注意力。

 

 

当然这个“不一样”,不是只要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就行。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关心这件事、热爱这件事,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有充分的思考和成长。本质上看,就是这些思考,能够让你和竞争对手产生区分度。

 

比如说,你可能和很多孩子一样喜欢街舞,和别人一样,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自己为什么跳,你练舞、表演、比赛的过程中有哪些打动人的故事和细节?

 

再比如,明诚的课外课里,有一门编织课,很多人觉得不就是织毛衣吗,爷爷奶奶那辈人的事儿,太老套了,完全不值得说。但如果你从中感受到了创作了乐趣,或者亲手把温暖带给别人,这些东西,会非常吸引招生官。

 

 

除了个人兴趣特长,还有更加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社区服务。这里也有不少人误会,是不是需要参加非常宏大、受益者非常多的大型公益项目?其实重要的不是项目有多大,而是你有没有真的踏下心来,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比如明诚有同学上学期的社区参与目标是“节约食物”,还有同学的目标是“提升卫生意识”,做值日时保证把教室打扫干净。这些看似老掉牙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完全可以给你自己、你的同学、你的校园带来非常积极的改变。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这些?我们可以看看申请名校,到底要回答哪些问题。

 

比如哈佛会问:

 

 
 
 
 

Will you contribute something to Harvard and to your classmates?

 

你愿意为学校和同学做出一些贡献吗?

 

 

 
 
 
 

Would other students want to room with you, share a meal, be in a seminar together, be teammates, or collaborate in a closely-knit extracurricular group?

 

其他学生是否会愿意和你一起住宿、吃饭、讨论、组成团队、在课外活动中紧密合作?

 

 

耶鲁会问:

 

 
 
 
 

Reflect on your engagement with a community to which you belong. How has this engagement affected you?

 

回想你过去如何参与到所在社区之中。这种社区参与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这些问题,更关注的都不是你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你是否对自己、对身边的人有积极的影响,这是本质的区别。

 

 

06

最重要的是好奇心

和对世界的热忱

 

我们讲了很多,要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要有深刻的思考,要带来真实的改变。但这些东西不是凭空产生的。

 

我们说过,明诚的学生从初中就要开始用OKR设定目标,其中个人成长和社区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的课外课开始得更早,小学阶段就有戏剧课,有非遗传人开设的剪纸课;我们还跟国家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队的训练场地合作开设滑冰课,请校外音乐机构开设摇滚学堂,带孩子们出去演出;请设计工作室开设服装设计课程,孩子们参与过北京时装周……

 

这是在干什么呢?第一,培养孩子挖掘内心的目标;第二,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广泛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发现Ta的天赋所在。

 

 

这个过程,很多孩子会遇到挑战,或者绕一点弯路。但是我非常诚恳地跟各位家长说,这件事没有捷径。大家一定不要仅凭自己的想法,就把孩子的6、7、8年级安排得满满当当,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

 

如果没有碰壁、没有迂回,孩子怎么能发现自己到底热爱什么、适合什么呢?

 

比如前面提到,我跟导师开会,其中讨论了一个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一开始,Ta并不是以艺术院校为目标的,也没有选修服装设计这些艺术课程。但老师们观察到Ta的天赋,就试着把戏剧节所有演员的戏服交给Ta设计,也跟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家庭花了很长时间才终于确定,艺术才是更适合的申请方向。

 

 

还有一个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在家就摆弄电子元器件,但科学成绩并不出色,这是不是就说明Ta不适合呢?还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我们有四十年科学教学经验的学义老师,每周会给Ta单独留一些动手的任务,学校也把改善实验室小动物生存环境的项目交给Ta和小伙伴一起完成。要有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再去做决定。

 

当你把时间线拉长,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假以时日,答案自然会浮现出来。

 

当然,还是必须要说,如果没有明诚这些老师,这一切是很难实现的。像AP、A-Level双开、滚动开,意味着教学工作量成倍增长。为一两个孩子专门花时间讨论、联系课外机构、安排单独辅导,这些都需要老师额外付出巨大的心力

 

 

我自己今年也作为教练,指导几个8年级的孩子,参加了哈佛商赛。其他参赛队伍都是高中生,这几个同学作为年纪最小的选手,跟全国的高中生同台竞技,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备赛的冲刺阶段,他们每天一起讨论,也有争吵,很多磨合,很多付出。最终,他们拿到了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他们为此都熬过夜,非常辛苦,但我觉得非常值得。

 

这个值得,不是因为他们拿了奖。

 

曾经我也带学生拿到过中国大智汇(China Thinks Big)全国特等奖和全球大奖。这个过程对孩子们来说,“为什么”对所参赛的项目感兴趣,以及中间的过程,远远比奖项更重要。一方面是内驱力,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的执行力。这才是真正能打动招生官并对学生终身受益的体验。

 

我一直认为,如果只能选一个“顶尖大学最看重的特质”,那么能让一个孩子持续发挥潜力、在未来真正走得远的,是好奇心,是对这个世界的热忱。

 

今年,我认识的一个孩子被达特茅斯录取了。学校特意跟Ta说:我们清楚地从你身上看到,你对世界的持续的热情和好奇心,同时也看到,你找到了自己在世界当中的位置。

 

在陪伴这几个明诚学生备赛的过程中,我也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这不仅让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非常值得,更让我相信,这样的孩子真正有潜力,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